電商廣告績效報告:深入剖析台灣與日本市場之Facebook點擊率基準 (2024-2025)
本報告旨在為電子商務行銷策略師提供一份詳盡的數據分析,深入探討Facebook(Meta)廣告平台在不同電商產業類別中的連結點擊率(CTR)基準,並特別針對台灣與日本市場進行深度剖析。報告整合了2024至2025年間的最新數據與市場趨勢,旨在為廣告預算配置、關鍵績效指標(KPI)設定及市場進入策略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持。
全球範疇內,電子商務產業在Facebook廣告平台上的平均連結點擊率(Link CTR)大約落在 0.90% ~ 1.60% 之間,具體表現因產業別而有顯著差異 1。若聚焦於以「流量」為目標的廣告活動,所有產業的平均CTR約為 1.57% 2。其中,視覺導向且能激發消費者熱情的產業類別表現最為突出,例如「零售業」的平均CTR為 1.59% 1,「餐飲食品業」為2.19%,「寵物用品業」則為 1.87% 2。
然而,本報告的核心挑戰在於,目前公開市場上極度缺乏針對台灣與日本市場、依電商產業別劃分的近期Facebook廣告CTR基準數據。為應對此一資訊缺口,本報告採用質化與量化結合的分析方法,以全球數據為基準,結合對兩地市場獨特的消費者行為、文化脈絡及數位生態的深度洞察,進行情境化分析與推論。
分析發現,廣告成效存在幾個關鍵的差異化因素:
廣告格式:雖然影片和輪播廣告能有效提升用戶參與度,但「目錄廣告」(Catalog Ads)憑藉其高度相關的產品展示能力,實現了最高的平均點擊率,達到 1.49% 4。
裝置類型:行動裝置主導了絕大多數的流量來源,其CTR也顯著高於桌面裝置。然而,消費者的購物旅程呈現碎片化特徵,許多用戶會在桌面裝置上進行深入研究與最終購買,顯示了跨裝置行為的重要性 5。
平台選擇:Facebook與Instagram的平台特性導致了顯著的成效差異。Facebook動態消息的平均CTR(約 1.11%)遠高於Instagram動態消息(約 0.22%),此發現對於廣告預算的分配具有關鍵性的指導意義 8。
基於上述分析,本報告提出以下核心戰略意涵:
台灣市場:在台灣市場取得成功的關鍵,在於將廣告無縫整合至一個由社群實證(Social Proof)驅動的信任生態系中。此生態系包含使用者生成內容(UGC)、意見領袖(KOL)行銷以及直播帶貨。台灣市場是一個高度依賴社群、信任驅動的消費環境,廣告點擊僅是引導消費者進入此信任循環的第一步 9。
日本市場:在日本市場,首要的挑戰是克服消費者對線上廣告普遍且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廣告策略必須將「真實性」與「價值提供」置於首位。這也解釋了為何廣告主傾向於在更注重視覺美學與品牌形象塑造的Instagram上投入更多預算,而非僅僅追求直接的點擊成效 12。
第二章:建立電商產業分類的基準框架
在進行任何有意義的廣告成效基準比較之前,必須先建立一個清晰、標準化且具備實用性的產業分類框架。此框架不僅是後續所有數據分析的基石,更是確保行銷人員能將自身業務準確對應至相關基準的關鍵。
統一框架的必要性
各國政府的官方行業統計分類,雖然在宏觀經濟分析上具備權威性,但對於數位廣告的精準投放與成效評估而言,其顆粒度往往過於粗糙。以台灣的行業標準分類為例,「電子購物及郵購業」(代碼4871)涵蓋了從網路購物、電視購物到網路拍賣等所有非店面零售形式 15。此一分類方式無法區分銷售「流行服飾」與「生活家電」的電商,其目標受眾、消費動機與廣告創意策略截然不同,因此直接套用此類官方分類進行CTR比較,將會產生誤導性的結論。
與此相對,全球性的廣告數據分析機構,如WordStream及LocaliQ,則採用以「產品」為核心的分類方法,例如「美妝與健身」、「家居與園藝」等 2。這種分類方式更貼近廣告主的實際業務需求,能夠提供更具操作性的洞察。同樣地,日本經濟產業省在分析電商市場時,也將B2C市場細分為「物販系分野」(實體商品)、「服務系分野」與「數位系分野」,並在物販系中進一步區分產品類別 18。
融合全球與地方模型的分類法
為兼顧全球可比較性與地方市場的適用性,本報告將採用一種融合性的分類框架。此框架主要借鑒全球數據提供商所使用的、以消費者產品為中心的分類邏輯,同時參考台灣與日本市場報告中的概念,以確保其分類結果既能對應到國際通用的基準數據,也符合在地市場的理解習慣。
本報告採用的電商產業類別定義
綜合考量現有研究資料的可用性與實用性,本報告將採用以下標準化的電商產業類別進行後續的Facebook廣告CTR基準分析。此分類旨在涵蓋主流的B2C實體商品電商,並提供清晰的業務範疇界定。
表1:電商廣告成效分析之標準化產業類別
此分類框架的建立,為本報告提供了一個一致且清晰的分析語言。它消除了因術語模糊所可能導致的混淆,讓讀者能夠精準地將自身業務定位於相應的基準數據中,從而獲得最具參考價值的洞察。
第三章:全球Facebook廣告電商產業點擊率基準 (2024-2025)
本章節旨在呈現近期全球市場上,針對前述已定義的各電商產業類別,在Facebook廣告平台上的連結點擊率(CTR)基準數據。這些數據是本報告所有後續分析的基礎,為台灣與日本市場的深度剖析提供了必要的量化參考點。
整體產業平均表現
根據2024至2025年的最新數據,Facebook廣告在所有產業中的整體表現呈現穩健趨勢。若以「流量」(Traffic)為廣告活動目標,所有產業的平均連結點擊率為 1.57%,相較於前一年度的 1.51% 有所提升 2。若廣告目標設定為「開發潛在顧客」(Lead Generation),其平均CTR則更高,達到 2.53% 3。一般而言,在競爭激烈的社群環境中,一個介於 1% 至 2% 之間的CTR被視為健康的表現 20。
各電商產業類別之CTR基準細分
不同電商產業由於其產品特性、目標受眾及內容策略的差異,其CTR表現呈現出顯著的分化。以下將依據本報告建立的分類框架,詳細列出各類別的全球平均CTR基準。
高表現產業類別
這些產業的共通點在於其產品本身具有高度的視覺吸引力,能夠輕易地融入社群媒體的「探索」與「娛樂」情境中,從而有效吸引用戶點擊。
藝文娛樂 (Arts & Entertainment):以 2.59% 的CTR位居前列,其內容(如活動、電影、表演)本身即具備高度的吸引力與時效性 2。
餐飲食品 (Restaurants & Food):平均CTR高達 2.19%。美食的視覺衝擊力極強,能夠在用戶滑動動態消息時瞬間抓住其注意力 2。
寵物用品 (Animals & Pets):擁有 1.87% 的優異CTR。可愛的動物內容是社群媒體上最受歡迎的元素之一,能有效引發用戶的情感共鳴與互動 2。
購物、收藏品與禮品 (Shopping, Collectibles & Gifts):平均CTR為 1.67%,顯示綜合零售與特殊興趣商品在社群平台上具備良好的探索價值 2。
健康與健身 (Health & Fitness):CTR為 1.61%,反映出消費者對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以及對相關視覺化內容(如健身成果、健康食譜)的高度興趣 2。
中等表現產業類別
這些產業的產品同樣具備視覺潛力,但可能需要更具策略性的創意來激發消費者的點擊意願。
美妝保養 (Beauty & Personal Care):平均CTR為 1.51%。此類別高度依賴視覺呈現與意見領袖的推薦 2。
家居與園藝 (Home & Home Improvement):CTR為 1.26%。美好的居家環境佈置能吸引用戶,但其購買決策週期可能較長 2。
家具 (Furniture):平均CTR為 1.21%,與家居類別表現相近 2。
服飾/時尚與珠寶 (Apparel / Fashion & Jewelry):CTR為 1.14%。雖然是電商大宗,但市場競爭極為激烈,需要獨特的風格與創意才能脫穎而出 2。
相對低表現產業類別(在電商範疇內)
此類別雖然在電商中表現相對平緩,但仍具備一定的市場潛力。
工業與商業用品 (Industrial & Commercial):平均CTR為 0.99%。此類別多被視為B2B範疇,其目標受眾較為精準,廣告內容更偏向功能性而非娛樂性 2。
數據背後的策略意涵
這些數據不僅是數字,更揭示了Facebook作為一個廣告平台的內在邏輯。表現最佳的產業類別:食品、寵物、娛樂,其共通之處在於它們的產品本質上是「慾望導向」的探索型商品,而非「需求導向」的搜尋型商品。用戶在瀏覽Facebook或Instagram時,通常處於一種休閒、放鬆的心態,他們並非帶著明確的購物目的。因此,那些能夠提供娛樂價值、引發情感共鳴、或僅僅是視覺上令人愉悅的「干擾式」內容,最有可能成功地中斷用戶的被動滑動行為,並轉化為一次點擊。
這與那些需要用戶主動搜尋、經過深思熟慮才購買的商品(如金融服務或工業設備)形成鮮明對比,後者的CTR通常較低 2。此一現象證實,對於電子商務而言,廣告創意策略至關重要。廣告的首要任務是透過娛樂性或情感連結來吸引注意,而不僅僅是展示產品功能。成功的電商廣告,是將商業訊息巧妙地包裝成用戶願意消費的內容。
表2:全球Facebook廣告連結點擊率(CTR)基準,依電商產業別劃分(流量型廣告活動,2024-2025)
這張表格是本報告量化分析的核心,它直接回應了使用者的核心問題,並為後續的區域市場及專題分析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參照基準。透過整合多個權威來源的數據,本表格的資訊具備高度的可靠性與參考價值。
第四章:區域深度剖析 I:台灣電商廣告環境
本章節將深入探討台灣獨特的電商廣告環境。鑒於目前公開的研究資料中,缺乏針對台灣市場、依產業別劃分的近期Facebook廣告CTR基準報告,本分析將採取一種情境化的方法:以全球基準數據為參照,結合對台灣本地消費者行為、市場趨勢及數位生態的深度洞察,從而推導出具有戰略指導意義的結論。
資訊缺口與分析方法
首先必須明確指出,在本次研究範圍內,並未找到任何專門針對台灣市場、且按電商產業細分的2024-2025年Facebook廣告CTR公開基準報告。因此,直接提供一個精確的本地化數字是不切實際的。本章的分析價值在於,透過解構台灣市場的獨特性,來詮釋全球數據在本地市場可能呈現的樣貌與變異,為行銷策略師提供超越單純數字的質化洞察。
台灣市場環境概覽
台灣是一個高度數位化的成熟市場。根據最新報告,其網路普及率高達 95.3%,而社群媒體的使用人口也佔總人口的 79.4% 21。行動裝置是絕對的主流,每日手機上網時長(4小時9分鐘)遠超過電腦(3小時14分鐘)22。這種高度飽和的環境意味著廣告主面臨著激烈的競爭,但也擁有一個龐大且活躍的潛在消費群體 23。2022年,台灣數位廣告市場規模已達589.59億新台幣,顯示市場的龐大與成熟 23。
消費者行為與信任機制
要理解台灣市場的廣告成效,必須先理解其獨特的信任建立機制。
社群實證的絕對影響力:台灣消費者在探索新品牌時,極度依賴他人的意見。數據顯示,「口碑/口耳相傳」(38.4%)和「社群媒體廣告」(29.7%)是品牌被發現的主要途徑 21。更重要的是,消費者對於同儕的推薦(如使用者生成內容,UGC)的信任度,遠遠超過品牌自身的廣告宣傳。一項調查指出,高達
92% 的消費者更信任其他消費者的評論,而非品牌廣告 24。意見領袖(KOL)與直播電商的主導地位:KOL行銷在台灣不僅是趨勢,而是主流。品牌在此領域的預算持續增長,2024年相較前一年上升了 18.79% 26。直播帶貨更成為一種現象級的購物娛樂,特別受到35歲以上女性的青睞,她們將觀看直播視為一種日常的療癒與娛樂活動 11。這種形式尤其適合銷售需要展示與體驗的商品,如食品和服飾 29。
市場主導趨勢
線上線下融合(OMO)成為標配:近一半(49.7%)的台灣品牌採用OMO經營模式。隨著品牌規模的擴大,打通實體與數位的界線,提供無縫的消費體驗,已成為持續增長的關鍵 9。
行動商務的深化:手機購物佔所有線上購物的比例高達 47.4%,這不僅要求網站必須具備行動優先的設計,更意味著行動支付的流暢性與便利性是影響轉換率的重要因素 21。
台灣市場的策略意涵
綜合以上分析,全球的CTR基準在台灣市場必須透過以下兩個核心視角進行重新解讀:
第一,點擊率(CTR)是「信任的入口」,而非銷售的終點。在一個高度依賴社群信任的市場中,一個Facebook廣告的點擊,其主要目的往往不是促成一次直接的購買,而是將消費者引導至一個能夠建立和深化信任的環境中。一個充斥著「立即購買」按鈕的標準廣告,可能會引發消費者的戒心。相比之下,一個訴求為「立即觀看[KOL名稱]的開箱直播」或「看看超過500位顧客的真實心得」的廣告,則巧妙地利用了既有的信任信號。點擊行為是信任旅程的開端,其後所連結的登陸頁面——無論是充滿UGC的產品頁、直播活動的報名頁,還是引導加入品牌LINE官方帳號以進行個人化溝通的頁面——必須能夠立即強化這種信任感。因此,行銷人員在台灣市場應區分不同目的的廣告活動並設定差異化的CTR基準。一個導向直播活動的廣告,其預期CTR可能與一個直接導向產品購買頁的廣告有所不同。最終的成功指標,不僅是點擊本身,更是點擊後用戶在信任生態系中的參與深度。
第二,「娛樂化」是驅動點擊率的關鍵引擎。台灣直播電商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於其「零售娛樂化」(Retail-tainment)的特性 11。消費者在社群媒體上尋求的不僅是商品資訊,更是情感連結與娛樂體驗。數據也顯示,謎因(Meme)或梗圖等幽默內容能獲得極高的互動 26。這意味著,那些能夠模仿這種娛樂風格的廣告創意——例如,使用親切的KOL、幽默的短影片、或看起來真實的UGC素材——將會比那些風格冷硬、充滿商業氣息的廣告,感覺更「原生」、更不像一則干擾性的廣告。因此,可以合理推斷,在台灣市場,成功融合了商業與娛樂的廣告,其CTR表現將有望超越全球平均水平。A/B測試的重點,應大量投入於創意的「語氣」與「風格」測試,一個看似粗糙但真實的影片,其成效可能遠勝於一個精緻但缺乏人味的專業廣告。
第五章:區域深度剖析II:日本電商廣告環境
本章節將聚焦於日本電商廣告市場的深度剖析。與台灣市場相似,目前公開資料中極度缺乏針對日本市場的Facebook廣告CTR行業基準。一份提及日本行業CTR的資料,經查證後確認其數據來源為「搜尋廣告」,而非社群廣告,因此不具備直接的參考價值 31。故此,本章的分析將以全球CTR基準為起點,透過對日本消費者獨特的心理、行為模式及市場結構的質化分析,來推斷廣告成效可能呈現的樣貌。
資訊缺口與分析方法
必須再次強調,本分析無法提供精確的日本市場Facebook廣告CTR數字。其核心價值在於,透過深入理解日本市場的根本性挑戰——特別是消費者對線上廣告的普遍不信任感——來詮釋全球基準數據在日本市場的適用性與潛在偏差,為行銷人員提供戰略層面的指導。
日本市場環境概覽
日本是全球領先的成熟數位市場,其社群廣告市場規模高達1.1兆日圓 32。一個極其重要的市場信號是,在Meta平台的廣告投放中,Instagram的廣告支出明顯超過Facebook 12。這一現象並非偶然,它直接反映了廣告主為應對日本市場獨特挑戰而採取的策略性選擇,即傾向於在一個更注重視覺美學和品牌敘事的平台上進行溝通。
消費者行為與信任機制
理解日本市場的廣告成效,必須從以下幾個根深蒂固的消費者特質入手:
對線上廣告的普遍不信任感:這是影響日本市場CTR最核心、最關鍵的因素。日本使用者普遍認為線上廣告「煩人、令人不快、可疑且具有欺騙性」14。數據顯示,日本消費者對網路廣告的信任度極低,僅為
22.3%,遠遜於報紙(45.5%)等傳統媒體 33。這種深刻的不信任感,構成了獲取用戶點擊的巨大心理障礙。對「真實體驗」與「權威來源」的重視:消費者在做購買決策時,高度依賴「真實體驗」(実体験)和他們認為「值得信賴的資訊來源」,例如「口碑」(口コミ)34。對於日常用品如服飾、食品等,消費者強烈偏好在實體店鋪親手確認商品,這導致即使在電商滲透率高的情況下,實體零售依然強勢 35。
高度的價格敏感性:持續的「物價高騰」使得日本消費者對「性價比」(コスパ)和價值極為敏感 35。他們點擊廣告的主要動機之一是獲取「優惠和折扣資訊」36。
日本市場的策略意涵
基於上述對日本市場的獨特洞察,全球CTR基準必須經過以下兩個層面的重新校準和解讀:
第一,存在顯著的「類廣告懲罰」(Ad-like Penalty)。在日本市場,一則廣告如果看起來、感覺起來太像一則傳統意義上的廣告,它極有可能會被消費者主動忽略或直接產生負面觀感,從而導致其CTR表現遠低於全球平均水平。這個現象的背後邏輯是:日本消費者對線上廣告存在強烈的負面偏見 14,同時他們極度珍視真實性和非商業化的內容 34。因此,標準的「硬銷售」式廣告創意,例如充滿促銷口號和巨大折扣標示的圖片,很可能會直接觸發這種負面偏見。廣告主在Instagram上投入更多預算的事實 12,正印證了他們試圖繞過這種偏見的努力。他們選擇了一個更適合進行「軟性」溝通、建立品牌美譽度的平台,而非僅僅追求點擊率。這意味著,要在日本市場獲得合理的CTR,廣告創意必須進行「去商業化」的處理。它需要看起來像高品質的原生內容,例如採用UGC風格的視覺呈現、專注於產品背後的匠人精神與品牌故事,或提供實用資訊而非單純的銷售訴求。廣告主必須透過「價值」來贏得點擊,而不是用折扣來「要求」點擊。
第二,日本市場的CTR基準可能更低且波動性更大。廣告不信任感與價格敏感性的雙重壓力,創造了一個極具挑戰性的廣告環境。CTR的表現將高度依賴於品牌已建立的信任度以及優惠的吸引力。我們可以推斷出一個邏輯鏈:日本消費者對價格敏感,會被優惠吸引 35,但同時又普遍不信任呈現這些優惠的廣告 14。這種矛盾心理意味著,只有那些來自於已有一定信任基礎的品牌、且提供極具吸引力的優惠的廣告,才有可能突破消費者的心理防線,獲得點擊。一個來自未知品牌的通用型廣告,其CTR可能會非常低。因此,行銷人員不能依賴單一的CTR基準來評估成效。必須進行更精細的區隔分析:針對冷受眾(Cold Audience)的「新客開發」(Prospecting)廣告活動,其CTR可能遠低於全球平均;而針對暖受眾(Warm Audience)的「再行銷」(Retargeting)廣告活動,如果展示了具體且吸引人的優惠,其CTR則可能達到甚至超過全球基準。整體市場的平均CTR,很可能會因為新客開發的困難而被拉低。
第六章:專題分析:廣告格式對成效的影響
廣告創意格式的選擇,是影響Facebook廣告活動成效的核心變數之一。不同的格式(圖片、影片、輪播、目錄等)在吸引用戶注意、傳遞訊息及驅動點擊方面,具備截然不同的特性與優勢。本章節將深入剖析各種主要廣告格式的表現數據,為電商企業的創意策略提供具體的指導方針。
各格式的表現概覽
影片的互動優勢:影片廣告,特別是如Reels般的短影音、直式格式,在提升用戶參與度(Engagement)方面擁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3。動態的畫面與聲音能夠在資訊爆炸的動態消息中更有效地抓住用戶的眼球,並透過敘事方式建立情感連結 39。
點擊率(CTR)的細微差異:儘管影片的互動性高,但這並不直接等同於最高的點擊率。數據顯示,不同格式的CTR表現各有千秋:
目錄廣告 (Catalog Ads):擁有最高的平均CTR,達到 1.49%。這種格式能夠根據用戶行為動態展示多個相關產品,對於具有明確購物意圖的受眾極具吸引力 4。
影片廣告 (Video Ads):CTR表現強勁,平均為 1.0%。其敘事能力使其在介紹產品特性與建立品牌形象方面效果顯著 4。
圖片廣告 (Image Ads):平均CTR為 0.91%。作為最基礎的格式,其製作簡單、訊息直接,依然是高效的廣告形式 4。
輪播廣告 (Carousel Ads):平均CTR為 0.90%。它允許在單一廣告單元中展示多張圖片或多個影片,非常適合用來呈現一個產品的多種特色、一個系列的多款商品,或講述一個分段的故事 4。
連結格式、成本與轉換
廣告格式的選擇不僅影響點擊率,更直接關聯到廣告成本與最終的轉換成效。
轉換率 (Conversion Rate, CR):在驅動實際購買方面,能夠提供個人化與多樣化產品展示的格式表現最佳。「動態廣告」(Dynamic Ads)的平均CR為 1.7%,「目錄廣告」為 1.6%,均高於圖片、影片和輪播廣告的 1.5% 4。這證明了個人化與產品選擇多樣性是促成轉換的關鍵驅動力。
單次獲客成本 (Cost Per Acquisition, CPA/CAC):在成本效益方面,「輪播廣告」表現出色,其平均CAC約為 14.8 美元,顯著低於影片廣告的 25.4 美元和圖片廣告的 25.8 美元 4。這使得輪播廣告成為一個在追求轉換時極具成本效益的選擇。
廣告格式與行銷漏斗的對應策略
綜合以上數據,一個核心的策略觀點浮現:不存在單一的「最佳」廣告格式,最適切的選擇完全取決於廣告活動在行銷漏斗中所處的階段與其特定目標。
觀察數據可以發現,Reels擁有最高的互動率 3,目錄廣告擁有最高的CTR 4,而輪播廣告則擁有較低的CAC 4。這些看似矛盾的指標,若將其置於行銷漏斗的框架下進行分析,便能得出清晰的策略路徑:
漏斗頂層(Top of Funnel):品牌意識與互動
目標:觸及廣泛受眾、建立品牌知名度、提升用戶參與感。
首選格式:影片廣告/Reels。在此階段,核心KPI是互動率與觀看次數,而非點擊率。短影音的娛樂性與傳播力使其成為捕獲新受眾注意力的最佳工具 38。
漏斗中層(Middle of Funnel):流量與考慮
目標:教育潛在顧客、展示產品價值、驅動網站流量。
首選格式:輪播廣告、單張圖片或較具資訊性的影片廣告。此階段的主要KPI是CTR與CPC。輪播廣告能詳細展示產品的多個面向,而高品質的圖片或解說影片則能有效傳遞價值主張,吸引用戶點擊以了解更多資訊 4。
漏斗底層(Bottom of Funnel):轉換與再行銷
目標:促成購買、再行銷給高意圖受眾(如購物車放棄者)。
首選格式:動態廣告與目錄廣告。這些格式能夠自動向用戶展示他們曾經瀏覽過或可能感興趣的商品,實現高度個人化,從而獲得最高的CTR與CR 4。
一個成熟的電商廣告策略,必然是多種格式的組合應用。例如,品牌可以先用一則Reels短影音廣告來建立一個「影片觀看受眾」池,接著針對這群已對品牌產生初步興趣的受眾,投放輪播廣告來展示具體的產品系列,最後,再利用動態廣告對那些將商品加入購物車但未結帳的用戶進行精準的再行銷。在評估成效時,應根據各格式在整體策略中所扮演的角色,設定不同的KPI與基準。
表3:Facebook廣告格式之成效比較(全球平均數據,2024)
註:CAC數據來源於特定研究,可能與其他數據來源的計算基礎略有不同,但其相對高低仍具參考價值。CR與CTR數據主要來自4,CAC數據主要來自4。
此表格提供了一個強而有力的策略速查指南。它超越了單純的CTR比較,揭示了格式、成本與轉換之間的內在聯繫。透過「最佳應用場景」一欄,本表格將數據直接轉化為可執行的策略,協助行銷人員根據其特定目標,選擇最合適的廣告格式。
第七章:專題分析:裝置類型對成效的影響(行動 vs. 桌面)
在當今的數位環境中,消費者的注意力被分割在不同的裝置之間。理解行動裝置(Mobile)與桌面裝置(Desktop)在用戶行為、廣告表現及轉換路徑上的根本差異,對於制定有效的電商廣告策略至關重要。本章節旨在剖析這兩種裝置的關鍵區別,並揭示其背後的策略意涵。
行動裝置在流量與點擊率上的主導地位
數據明確顯示,行動裝置是使用者接觸社群媒體和廣告的主要途徑。絕大多數的Facebook廣告曝光與點擊都發生在行動裝置上。因此,行動裝置的點擊率(CTR)也持續高於桌面裝置。綜合多項研究,行動廣告的CTR普遍落在 2% ~ 5% 的區間,而桌面廣告的CTR則約為 1% ~ 3% 5。行動裝置貢獻了所有數位廣告點擊量的 60% ~ 70% 5。
用戶行為的根本差異
行動裝置與桌面裝置的CTR差異,源於兩者截然不同的使用情境與用戶心態:
行動裝置:其使用場景通常是碎片化的,被稱為「微時刻」(micro-moments)。用戶可能在通勤、排隊或休息的短暫間隙中滑動手機。他們的注意力持續時間極短,對內容的評估時間平均只有1.7秒 40。在這種情境下,用戶更容易被情感化、視覺衝擊力強的內容所吸引,並期望獲得即時的滿足感 5。
桌面裝置:其使用場景則更為專注與深入。用戶通常會投入較長的時間進行研究、比較和評估。他們對於數據驅動、資訊量更豐富的分析性內容接受度更高,並且更有可能在桌面裝置上完成複雜的表單填寫或高單價的購買決策 6。
「轉換悖論」:流量與價值的權衡
儘管行動裝置帶來了更高的流量與CTR,但在轉換成效上卻呈現出一個複雜的「悖論」。
一方面,對於某些產業和低決策門檻的商品,行動裝置的轉換率可以非常高,甚至是桌面裝置的2至3倍 5。
然而,另一方面,對於高單價或需要深思熟慮的購買,桌面裝置往往貢獻了更高的轉換價值。有數據指出,透過行動裝置獲取一個潛在客戶的成本,可能是桌面裝置的3倍之多 7。
這種現象強烈暗示了一種普遍存在的跨裝置消費路徑:消費者在行動裝置上發現(Discovery),在桌面裝置上完成購買(Purchase)。
跨裝置旅程的策略意涵
綜合上述分析,一個關鍵的策略觀點是:消費者的購物旅程是「行動優先,但非行動唯一」(Mobile-First, but Not Mobile-Only)。僅僅優化行動裝置的CTR,只完成了戰役的一半;品牌必須確保用戶在不同裝置間的體驗是流暢且無縫的。
這個觀點的推導過程如下:首先,觀察到行動裝置擁有高CTR 5,但其單次轉換成本可能也更高 7;而桌面裝置的CTR較低,但可能帶來更高價值的轉換。其次,假設用戶會根據當下的情境選擇最適合的裝置來完成不同的任務。接著,將這兩點連結起來,可以描繪出一個典型的消費場景:一位用戶在通勤途中用手機滑到一則有趣的服飾廣告(這是一個「微時刻」),出於好奇心點擊了廣告(貢獻了一次高行動CTR),瀏覽了幾分鐘後,決定稍後再做決定。當晚,她回到家,在筆記型電腦上主動搜尋該品牌,重新瀏覽商品並最終完成購買(貢獻了一次桌面轉換)。
這個場景的策略意涵是深遠的。首先,行銷人員必須採用「跨裝置歸因模型」(Cross-Device Attribution)。如果僅依賴「最終點擊歸因」(Last-Click Attribution),系統會將所有功勞歸於桌面裝置的搜尋行為,而完全忽略了行動裝置廣告在「發現」階段扮演的關鍵角色,從而低估了社群廣告的真實價值。其次,廣告策略應是雙軌並行:在行動裝置上,創意應以「捕獲注意力」為首要目標,設計應是行動優先的;同時,必須為用戶提供一個便捷的方式來「儲存」或「稍後繼續」他們的購物旅程,例如透過「傳送至Messenger」、「加入願望清單」或「以Email接收資訊」等功能,以便他們之後能在桌面裝置上無縫接軌。
表4:行動裝置 vs. 桌面裝置之電商廣告成效與用戶行為比較
此表格清晰地對比了兩種裝置在多個維度上的差異,不僅包含CTR等量化指標 5,也涵蓋了注意力、內容偏好等質化行為 6。最重要的是,「策略意涵」一欄將數據直接轉化為可執行的建議,指導行銷人員如何為不同裝置量身打造創意與用戶體驗。
第八章:專題分析:平台對成效的影響(Facebook vs. Instagram)
在Meta的廣告生態系中,Facebook與Instagram是最主要的兩個平台。儘管廣告主可以透過廣告管理員同時在這兩個平台投放廣告,但將它們視為性質相同的渠道是一個嚴重的策略性錯誤。本章節旨在深入比較這兩個平台的廣告表現特性,揭示其在電商行銷中所應扮演的不同角色。
驚人的點擊率(CTR)差異
本報告最關鍵的發現之一,是Facebook與Instagram在廣告點擊率上存在著巨大的鴻溝。根據多項基準報告,其數據表現如下:
Facebook 動態消息 (News Feed) 平均CTR:約 1.11% 8
Instagram 動態消息 (Feed) 平均CTR:約 0.22% 8
這意味著,在動態消息的版位上,Facebook廣告的點擊率大約是Instagram的5倍。這一顯著差異,即便在Instagram通常擁有較高的用戶參與度(Engagement Rate)的情況下依然存在 42。此現象強烈表明,兩個平台上的用戶心態與行為模式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差異背後的原因探討
Instagram的CTR相對較低,其原因可能根植於平台的核心特性。Instagram是一個以「視覺探索」和「美學啟發」為導向的封閉生態系。用戶登入Instagram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沉浸在高品質的視覺內容中,而非主動尋找外部連結。從使用者介面(UI)的設計歷史來看,Instagram在動態消息中提供可點擊的外部連結的機會,遠少於Facebook。用戶已經習慣在Facebook上點擊新聞、文章、商品等各式各樣的外部連結,而在Instagram上,用戶的行為模式更傾向於在App內部進行互動,如按讚、留言、收藏、或瀏覽更多相關的視覺內容 8。
平台各自的戰略優勢
基於上述的行為差異,兩個平台在電商行銷策略中應扮演不同的角色:
Facebook:它是一個強大的流量與轉換引擎。其用戶心態更開放於點擊外部連結,加上其多元的廣告格式(如輪播廣告、潛在顧客開發廣告)和成熟的數據分析工具,使其成為執行漏斗中層(考慮期)至底層(轉換期)廣告活動的理想平台 44。
Instagram:它是一個卓越的品牌建構與社群經營平台。其強項在於透過精美的視覺內容、影響力人物(Influencer)合作以及如Stories和Reels等沉浸式格式,來塑造品牌形象、傳遞品牌故事,並與年輕世代(千禧世代、Z世代)建立深度連結 44。
平台選擇的策略意涵
這些數據徹底顛覆了「將同一套廣告素材同步投放於雙平台」的懶人做法。一個成熟的行銷策略必須是基於平台特性、由策略主導的。
此觀點的推論過程如下:首先,觀察到Facebook的CTR遠高於Instagram 8。然而,在某些市場,如日本,廣告主在Instagram上的投入卻超過Facebook 12。這兩個事實看似矛盾,但實則不然。這表明行銷人員在選擇平台時,其考量超越了單純的CTR指標。
一個合理的解釋是,品牌正在策略性地運用兩個平台的長處。他們可能在Instagram上(即使CTR較低)投入預算,透過與KOL合作、發布高品質的視覺內容來建立品牌的「渴望感」(Desirability)和一個忠誠的粉絲社群。在此階段,目標並非追求即時的點擊,而是長期的品牌資產累積。隨後,他們會利用Facebook(憑藉其高CTR的優勢)來對那些在Instagram上已產生互動的暖受眾進行「再行銷」,投放帶有明確行動呼籲(Call-to-Action)的廣告,以高效地驅動網站流量或促成銷售。
因此,行銷人員應為不同平台設定截然不同的預算與KPI。一個在Instagram上執行的「品牌意識」廣告活動,其成功與否應由互動率、觸及數和粉絲增長來衡量,而非CTR。一個在Facebook上執行的「流量」廣告活動,則應以CTR和CPC作為核心評估指標。真正的成功,在於讓兩個平台協同作戰,發揮各自的獨特優勢,共同完成從品牌建立到銷售轉換的完整行銷閉環。
表5:Facebook vs. Instagram 廣告平台特性比較
此表格提供了一個清晰的戰略摘要,協助行銷人員決定如何在兩個平台之間分配預算與創意資源。它將討論的焦點從「哪個平台更好?」轉移到「我應該如何有效地使用每一個平台?」,將數據 8 與策略洞察 42 融合為一個簡單而強大的決策工具。
第九章:2025年策略建議與展望
綜合本報告對全球基準、區域市場特性以及各項變數的深入分析,本章節旨在為電商企業在台灣與日本市場的Facebook廣告策略,提供一套具體、可執行的建議,並對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展望。
統一性戰略建議
無論市場差異如何,以下幾點是所有電商廣告主在2025年都應遵循的核心原則:
採納全漏斗、多格式的廣告策略:摒棄單一格式的思維,根據行銷目標靈活運用不同格式。在漏斗頂層使用影片/Reels來建立品牌意識與互動;在漏斗中層使用輪播/圖片廣告來教育消費者並驅動流量;在漏斗底層則利用動態/目錄廣告進行精準的再行銷以促成轉換(基於第六章分析)。
擁抱「行動優先,跨裝置思維」:所有廣告創意都應以行動裝置的最佳體驗為出發點進行設計。但同時必須認知到消費旅程的跨裝置特性,確保用戶從行動端發現到桌面端購買的過程是無縫接軌的。為此,實施跨裝置歸因模型,以準確評估行動廣告的真實價值,至關重要(基於第七章分析)。
善用AI進行投放優化:Meta平台的演算法與AI工具(如Advantage+)在廣告投放中的角色日益核心。廣告主應積極利用這些工具來進行自動化的受眾尋找、預算分配與創意測試,將人力從繁瑣的操作中解放出來,專注於更高層次的策略與創意發想 45。
針對台灣市場的特定建議
將廣告整合至「信任生態系」中:在台灣,單一的廣告活動難以獨立取得成功。廣告的點擊應被視為一個起點,將用戶導向一個能夠強化信任的場域。這包括:充滿真實UGC的產品頁面、由具備公信力的KOL主持的直播活動,或是引導用戶加入品牌的LINE官方帳號以建立長期、個人化的溝通管道。廣告的成敗,取決於其能否成功地將用戶帶入這個信任循環。
優先考慮「零售娛樂化」的創意內容:借鑒直播電商在台灣市場取得巨大成功的經驗,廣告創意應更具娛樂性與人格魅力。測試那些看起來不那麼像廣告、更像是原生社群內容的素材,例如用戶視角的開箱影片、KOL的趣味互動、或是與時事熱點結合的幽默內容。在台灣,娛樂即是流量,流量即是商機。
針對日本市場的特定建議
以「真實性」對抗廣告不信任感:在日本市場,廣告的首要任務是「看起來不像廣告」。這是克服消費者普遍不信任感的唯一途徑。應優先採用高品質、風格真實的UGC式創意,避免過度商業化、充滿促銷口號的硬銷售手法。廣告內容應著重於品牌故事、產品的匠心獨具或為用戶提供實用價值,而非僅僅是價格。
先提供價值,再提供優惠:鑒於日本消費者的高度價格敏感性,直接的折扣訴求雖然有效,但若來自一個陌生的品牌,則可能引發戒心。更佳的策略是,先透過提供有價值的內容(如使用教學、風格搭配指南)來與潛在顧客建立初步的信任關係,將其轉化為暖受眾後,再透過再行銷廣告,向這群已經對品牌有一定認識的用戶提供具體且極具吸引力的優惠,以此來驅動轉換。
未來展望(2025年及以後)
生成式AI的普及:AI的應用將從後端的投放優化,進一步擴展到前端的創意生成。未來,AI將能夠根據用戶數據,大規模地生成高度個人化的廣告文案與視覺素材,這將徹底改變廣告創意的生產流程 45。
第一方數據的重要性:隨著第三方Cookie的式微,品牌自主擁有的第一方數據(如來自CDP、會員系統、電子郵件列表的數據)將成為最寶貴的資產。利用這些數據來建立精準的「自訂受眾」與「類似受眾」,將是品牌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護城河 9。
社群商務與零售媒體網路(RMNs)的崛起:消費者直接在社群平台內完成購物的「社群商務」趨勢將持續增長。同時,大型零售商利用其龐大的消費者數據建立的「零售媒體網路」(Retail Media Networks, RMNs)也將成為一個重要的廣告渠道。這將為電商廣告主帶來新的機會與挑戰,廣告策略需要更加多元化與整合性 47。
引用的著作
What is a Good CTR for Facebook Ads in 2025? - Cropink, 檢索日期:7月 6, 2025, https://cropink.com/what-is-a-good-ctr-for-facebook-ads
Facebook Advertising Benchmarks for 2024 (+Quick Tips to Improve ..., 檢索日期:7月 6, 2025, https://localiq.com/blog/facebook-advertising-benchmarks/
31 Facebook Statistics Marketers Should Know in 2025 | Sprout Social, 檢索日期:7月 6, 2025, https://sproutsocial.com/insights/facebook-stats-for-marketers/
Facebook Ads Creatives: Benchmarks and Best Practices, 檢索日期:7月 6, 2025, https://lebesgue.io/facebook-ads/facebook-ads-creatives-benchmarks-and-best-practices
Mobile vs. Desktop CTR Trends: User Behavior & Ad Performance, 檢索日期:7月 6, 2025, https://enhencer.com/blog/trends-in-mobile-vs-desktop-ctr-how-user-behavior-shapes-ad-performance
Mobile vs. Desktop CPM Trends in E-Commerce Facebook Ads - | Enhencer, 檢索日期:7月 6, 2025, https://enhencer.com/blog/mobile-vs-desktop-cpm-trends-in-e-commerce-facebook-ads
Mobile Phone VS Computer Costs/Conversions : r/PPC - Reddit, 檢索日期:7月 6, 2025, https://www.reddit.com/r/PPC/comments/1bnxx1m/mobile_phone_vs_computer_costsconversions/
2024 average ad click through rates (CTRs) for paid search, display ..., 檢索日期:7月 6, 2025, https://www.smartinsights.com/internet-advertising/internet-advertising-analytics/display-advertising-clickthrough-rates/
解析2024 三大電商零售發展與會員經營趨勢調查 - iKala, 檢索日期:7月 6, 2025, https://ikala.ai/zh-tw/news/cdp-2024-retail-e-commerce-white-paper/
【2025台灣AI行銷趨勢報告書】短影音當道、奈米網紅崛起!AI助攻品牌高效佈局社群生態!, 檢索日期:7月 6, 2025, https://www.kolr.ai/trend-sharing/2025-ai-trends/
電商成長趨緩,直播帶貨成35+婦女的最愛娛樂? - 商周, 檢索日期:7月 6, 2025,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business/blog/3014533
[レポートシェアリング] 「2024年日本のデジタル広告インサイト」 - Sensor Tower, 檢索日期:7月 6, 2025, https://sensortower.com/ja/blog/state-of-digital-advertising-in-japan-2024-JP
【調査結果】オンラインメディア信頼度調査 2024|VOSTOK NINE - note, 檢索日期:7月 6, 2025, https://note.com/vostoknine/n/n4996bef19b24
デジタル広告はユーザーにどれくらい嫌われているのか。何故? | マーケトランク, 檢索日期:7月 6, 2025, https://www.profuture.co.jp/mk/column/spoof-advertising-nagasawa-series3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行業統計分類, 檢索日期:7月 6, 2025, https://www.stat.gov.tw/StandardIndustrialClassificationContent.aspx?n=3144&sms=11195&RID=10&PID=NDg3MQ==&Level=4
產業人力供需資訊網-華文電子商務產業 - 國家發展委員會, 檢索日期:7月 6, 2025, https://theme.ndc.gov.tw/manpower/cp.aspx?n=59B6D6C453701C67
Facebook Ad Benchmarks for YOUR Industry - WordStream, 檢索日期:7月 6, 2025, https://www.wordstream.com/blog/ws/2019/11/12/facebook-ad-benchmarks
【2025年版】EC化率とは?日本の各分野ごとの現状や今後の予測などを解説 - W2, 檢索日期:7月 6, 2025, https://www.w2solution.co.jp/useful_info_ec/8526/
EC業界とは|トレンドや今後の動向を解説-EC企業ランキングも大公開!, 檢索日期:7月 6, 2025, https://corekara.co.jp/contents/sales-up/ec-gyoukai/
12 Key Facebook Ad Metrics to Track for Success in 2025 - Young Urban Project, 檢索日期:7月 6, 2025, https://www.youngurbanproject.com/facebook-ad-metrics/
《Digital 2025 Taiwan》揭示七大數位行銷趨勢AI與短影音成行銷關鍵 - 流行快訊, 檢索日期:7月 6, 2025, https://www.fashionexpress.org.tw/index.php/focus/item/4612-%E3%80%8Adigital-2025-taiwan%E3%80%8B%E6%8F%AD%E7%A4%BA%E4%B8%83%E5%A4%A7%E6%95%B8%E4%BD%8D%E8%A1%8C%E9%8A%B7%E8%B6%A8%E5%8B%A2ai%E8%88%87%E7%9F%AD%E5%BD%B1%E9%9F%B3%E6%88%90%E8%A1%8C%E9%8A%B7%E9%97%9C%E9%8D%B5.html
Digital 2025: Taiwan 數位行銷人必知關鍵趨勢! - ACCUPASS 生活誌, 檢索日期:7月 6, 2025, https://blog.accupass.com/digital-2025-taiwan.html
2022 台灣數位廣告市場:趨勢洞察 - LnData, 檢索日期:7月 6, 2025, https://www.lndata.com/explore/trending/article/digital-ad-trends-taiwan-2022
社群時代不可不知的UGC行銷法寶,完整內容與趨勢告訴您! - JS ADWAYS GROUP, 檢索日期:7月 6, 2025, https://www.js-adways.com.tw/news/654
【UGC 總能讓你贏得銷售】看到顧客留網路好評給你,截圖下來用吧 - LINE TODAY, 檢索日期:7月 6, 2025, 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kEXOJJL
Threads爆紅、TikTok互動最強、4種貼文成效最好!一次搞懂2024年社群行銷5大趨勢, 檢索日期:7月 6, 2025, https://www.bplan.com.tw/post/socialmediamarketing_0518
2024台灣網紅行銷及社群趨勢洞察報告奈米網紅佔7 成、短影音促購最受歡迎, 檢索日期:7月 6, 2025, https://news.shumai.com.tw/2024-kol-and-social-trends-report-in-taiwan-kolradar/
台灣零售業與全球直播電商的發展趨勢 - 方格子, 檢索日期:7月 6, 2025, https://vocus.cc/article/659c045cfd89780001ce2af8
新世代行銷主場!直播電商如何帶動品牌商機- Kolr 網紅雷達 - KOL Radar, 檢索日期:7月 6, 2025, https://www.kolr.ai/trend-sharing/live-ecommerce/
iKala 發布電商零售產業趨勢報告解析三大發展趨勢 - 經濟日報- 聯合報, 檢索日期:7月 6, 2025,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8058715
【2024年最新】検索順位別クリック率!1位〜10位のCTR|SEO ..., 檢索日期:7月 6, 2025, https://www.pi-a.jp/seo/click-rate-by-search-ranking-ctr-of-1st-to-10th-place/
「2024年 日本の広告費 インターネット広告媒体費 詳細分析」 - 電通デジタル, 檢索日期:7月 6, 2025, https://www.dentsudigital.co.jp/news/release/services/2025-0312-000206
広告の主流はネット広告に|その他の研究・分析レポート - 経済産業省, 檢索日期:7月 6, 2025, https://www.meti.go.jp/statistics/toppage/report/minikaisetsu/hitokoto_kako/20241220hitokoto.html
【慎重に調べてから購入するものランキング】男女509人に意思決定行動に関するアンケート調査, 檢索日期:7月 6, 2025, https://www.fnn.jp/articles/-/894370
2024年度「国内消費者意識・購買行動調査」|デロイト トーマツ グループ - Deloitte, 檢索日期:7月 6, 2025, https://www.deloitte.com/jp/ja/Industries/consumer/research/consumer-behavior-survey.html
「2023-2024年インターネット広告に関するユーザー意識調査(定量)」の結果公開, 檢索日期:7月 6, 2025, https://www.jiaa.org/news/release/20240926_user_chosa/
Business On Facebook Statistics By Video And Reels (2025) - ElectroIQ, 檢索日期:7月 6, 2025, https://electroiq.com/stats/business-on-facebook-statistics/
How to Run Facebook Video Ads in 2025 and Look Like a Genius - fatjoe., 檢索日期:7月 6, 2025, https://fatjoe.com/blog/run-facebook-videos-ads/
Video Ads vs. Image Ads: Which Drive More Engagement on Facebook? - Databox, 檢索日期:7月 6, 2025, https://databox.com/videos-vs-images-in-facebook-ads
Mobile vs Desktop: Unlocking Higher CTR for Your Social Media Marketing Strategy, 檢索日期:7月 6, 2025, https://www.sodaspoon.com/blogs/resources/mobile-vs-desktop-unlocking-higher-ctr-for-your-social-media-marketing-strategy
What's a Good Mobile eCommerce Conversion Rate in 2025 - Convertcart, 檢索日期:7月 6, 2025, https://www.convertcart.com/blog/whats-a-good-mobile-ecommerce-conversion-rate
Social Media Benchmarks by Industry in 2025 - Sprout Social, 檢索日期:7月 6, 2025, https://sproutsocial.com/insights/social-media-benchmarks-by-industry/
Average engagement rates for 12 industries [January 2025] - Hootsuite Blog, 檢索日期:7月 6, 2025, https://blog.hootsuite.com/average-engagement-rate/
How Much Does Social Media Advertising Cost in 2025? - Outranking, 檢索日期:7月 6, 2025, https://www.outranking.io/blog/how-much-does-social-media-advertising-cost/
【2025年5月】運用型広告のアップデートまとめ - アナグラム株式会社, 檢索日期:7月 6, 2025, https://anagrams.jp/blog/update-summary-2025-05/
Meta広告とFacebook広告の本質的な違い~効果的な使い分けで成果を最大化 - IM-DMP, 檢索日期:7月 6, 2025, https://dmp.intimatemerger.com/media/posts/13546/meta%E5%BA%83%E5%91%8A%E3%81%A8facebook%E5%BA%83%E5%91%8A%E3%81%AE%E6%9C%AC%E8%B3%AA%E7%9A%84%E3%81%AA%E9%81%95%E3%81%84%EF%BD%9E%E5%8A%B9%E6%9E%9C%E7%9A%84%E3%81%AA%E4%BD%BF%E3%81%84%E5%88%86/
2025全球數位廣告趨勢- Groundhog MI, 檢索日期:7月 6, 2025, https://mi.ghtinc.com/language/zh/%E6%8A%80%E8%A1%93%E6%96%B0%E7%9F%A5%E5%88%86%E4%BA%AB/2025%E5%BB%A3%E5%91%8A%E8%B6%A8%E5%8B%A2.html
2025 年十大數位行銷廣告趨勢 - 宇匯知識, 檢索日期:7月 6, 2025, https://www.bridgewell.com/top10digitaladstrends_2025/
留言
張貼留言